a.不上班的日子
因为德国糟糕的天气,生病了,11月17日,18日在家呆了两天。连续看了两个医生,最近一年来,每个季度好像都要生病一次,每个季度都要交一次10欧元所谓的挂号费,并使用一下医疗保险。看来还是要多锻炼身体才是。因为生病了,昏昏沉沉的,没法编程。很少超过两天没有编程,我居然会想念编程,常常在思考一些编程问题。仔细一想,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我对编程有爱,也有可能因为写程序时自我重要感也就得到了满足,并且总是认为自己在参与的项目中是个不可替代的人物,得到同事的需要,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,那种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。不编程的日子,日子也过的很快,读读别人的博客,看看网上有趣的视频,玩玩实况2012,然后选顶级对手,被电脑虐几次,做做饭,一天就过去了。
b.第一次参加workshop
第一次参加我们组的workshop,我们组的workshop还挺有趣的,所有同事和教授都一起到一个度假酒店(这个酒店离我们大学也就2小时车程)住3天,也就是这个月23号到25号,然后进行汇报总结,还有分组讨论,每天3餐都是自助餐,在讨论的时候还提供各种点心,感觉就是一直在吃东西,还好一般来说我们的workshop只有3天不然会把人搞的胖死。
c.第一次参加展小型的科技览会的比赛
24日,我和一个同事还专门从我们workshop的酒店,开车回到我们大学参加一个小型的科技览会,参展的都是我们大学的博士生,当天比赛参展完成后,又开回我们的度假酒店。值得开心的是,我们参加比赛的项目获得了"跨学科的创新奖",并共同获得了1000欧元的奖金,这是对我们的努力极大的肯定,而且在展会上很多人都对我们的产品和想法有很正面的评价。现在我对我们的产品在明年的面市更有信心了。下个星期开始进行我们项目专利注册的事情。
附加:
刚刚,随便翻了下以前看过的书,发现有些有趣有用的观点,这里做一个摘抄:
帕金森法则(Parkinson's Law)[1]: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。(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.)
帕金森法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我们其实可以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。这就是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。如果给你24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,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,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。同样的任务,如果给你1周去完成,它就换来了小题大作的6天。如果给你2个月的时间,但愿不要这样,它就变成了一场精神磨难。因为精力更高度集中,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通常不比长时限内做出来的差,甚至质量更高。[2]
30岁是一个关键点。一个人是作为通才走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或者创业家的道路,还是走上企业内部专家的道路,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决断。而且在35岁的时候,还没有展现出通才能力的人,就应该不要有任何的犹豫,选择一个专业领域,并且拿出不输给任何人的决心走上成为专家的道路。[3]
引用:
[1]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arkinson's_law
[2] 《告别朝九晚五:每周工作4小时》
[3] 大前研一《知性力II》